close
高盛証券在兩千零一年喊出「金磚四國」,不過,一場金融海嘯,「金磚四國」也分崩離析!美國標準普爾最新報告,金磚四國當中,以中國大陸最禁得起考驗,主要是相對健全的財務體系、私人部門的低財務槓桿、以及最有潛力提升內需對GDP的貢獻。
美國標準普爾發自倫敦的最新報告題目是《金磚四國是否名實相符?》。報告指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大陸這段期間的表現大不相同,是否還適合綁在一起,併列新興市場中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值得深思。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內部發展最能通過這場外來的金融海嘯,原因包括:強勁的公共財政、曝險部位相對比較低的金融系體、私人部門的財務槓桿比較低、以及最能透過內需市場消費增加對GDP經濟成長的貢獻。
中國大陸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率在金磚四國當中最高,也曾出現兩位數成長,平均水準略低於百分之十,匯率波動度、以及商品依賴度也比較低,標準普爾認為,以美元計算,今年大概只有中國大陸的經濟能夠正成長。
報告也提到,印度和中國大陸一樣,最近十年來,經濟成長的軌跡和動能產生和以往不同的永久性結構變化,這當中包括國內投資飛快成長,出口和二千零一年相比成長了兩倍。標準普爾認為,能源、鋼鐵、以及農產品價格下跌,有助於減輕中國大陸的進口價格。
但這反而讓產出國的俄羅斯和巴西嚴重受害,這兩個國家最近十年來的投資繁榮都和商品價格走勢密切,如今還面臨財政體系的衝擊,俄羅斯的情況又比巴西來得嚴重,可能出現最近十年來第一次的財政預算赤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