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又稱營運資金比率,為短期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 ,比率高者,
代表短期償債能力強,高、低標準視企業情況及同業標準而定
,一般應大於1為宜。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又稱酸性測驗比率,亦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代表性指標,但
期間比流動比率更短,一般以1為宜。

3.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總額
衡量股東所投入之資本,於一年內所產生的效益。此比率愈大
愈佳,代表股東可分得利潤愈高。

4.總資產報酬率(ROA)=(稅後淨利+利息費用)÷平均總資產
衡量企業投入資產後,一年內所產生的效益。數額愈大,代表企
業之資產的效益愈大。 加入利息費用的原因,乃是因企業是否向
外借款,與企業營運績效並無關聯,但利息費用卻會減少淨利,
讓投資者誤以為企業經營績效差,因此利息費用應加回。

5.財務槓桿指數=ROE÷ROA
又稱槓桿比率,為衡量企業未來是舉債有利(外來資金,採長期借
款方式),或是股東自己出資較有利(自有資金,亦即發行股票)。
若此比率大於1,代表舉債有利,舉債可創造槓桿效果。

例如:公司向債權人借入$100,000,年利率5%,故每年要支付$5,000
利息費用,此$100,000投資後,每年賺取利潤若超過$5,000,亦即利
潤支付利息費用後尚有剩餘,可用來分配給股東(盈餘分配),即具有槓
桿效果,代表舉債有利,因為股東不必多出資,即可多分配盈餘。

6.普通股每股盈餘(EPS)=稅後淨利÷普通股加權流通在外股數
表示企業當年度淨利若全數用以發放股利,普通股每股可分得的數額。
數額愈大,代表企業獲利性愈高,對股東愈有利。

7.本益比(P/E)=每股市價÷EPS
表示股東投入的成本(即市價)所能獲取的利潤數額(即盈餘),投入成本愈
少而能獲得更多利潤,對股東愈有利,故股東多半希望本益比愈低愈好。
 
8.純益率=稅後淨利÷銷貨淨額
表示企業每$1的售價中,可賺取的淨利數額,故此比率愈高,代表企
業獲利能力愈大,為分析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9.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代表一年期內,存貨出售的次數,次數愈高愈有利,代表商品出售速
度快,存貨愈不易被囤積。

10.應收帳款週轉率=銷貨淨額÷平均應收帳款
 為一年期內,應收帳款收現次數,次數愈高愈有利,代表企業收帳能
力愈強,資金運用成效高。

11.總資產週轉率=銷貨淨額÷資產總額
衡量企業的自有資產有無閒置的狀況,若此比率和同業相比,比率愈小
,代表企業資產利用率不高,表示資產有閒置情形。例如,手中可能持
有過多的現金未利用、機器並非全部都在運轉…等情況。

12.資本週轉率=銷貨淨額÷總資本
衡量企業投入之資本的運用情形,須與同業相比,數額愈大,
代表資本利用率愈高。

13.毛利率=銷貨毛利÷銷貨淨額
表示企業每$1的售價中,可賺取的毛利數額,故此比率愈高,代表企業
「經營本業」的獲利能力愈大。 「毛利率愈高,不代表純益率愈高」,
因為毛利率僅是扣除進貨成本,未扣除營業費用,有些企業經營本業的
能力很強(毛利率高),但從事副業卻產生很大的虧損(如:投資股票虧損
,純益率很低),故毛利率愈高,不代表此企業的純益愈高。

14.長期資金對固定資產比率=(股東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
企業長期資金來源有二:股東出資及長期舉債,此公式之分子為長期
資金的來源,分母為長期資金的用途。 此公式是衡量長期資金來源是
否正常。若比率小於1,代表長期資金來源(分子)無法支應所有長期資
金支出(分母),即企業有「利用短期資金購買長期(固定)資產」之不正
常現象。故正常而言,此比率應大於1。

15.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
企業在舉債時,常會以固定資產作抵押,如果無力償還債務,抵押的資
產就會被拍賣,以便清償債務。此公式即是衡量債權人的保障額度大小
,比率愈大,代表可用以抵押的固定資產數額愈大,對目前債權人愈有
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rserk38 的頭像
    berserk38

    重返榮耀

    berserk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