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股票K線分析中,對量能的研判一向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也知道,任何技術分析指標的取材萬變不離於量和價,最原始的價毋庸置疑是即時行情中的分筆成交,最原始的量當然就是即時行情中分筆成交對應的單量了。
但是在量和價中,對我們投資行為結果起決定量的是價,量是在實現價格轉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條件。因此對於價格的研判,我們應該重視最原始的資料,而量——並不會在我們完成一個投資過程的初始階段對我們帳戶資金的增減有影響。
形像地說,在買進一支股票,到持有一段時間後賣出這一過程,只有買價和賣價才決定了我們帳戶上資金的增減。至於之間的價格是如何變化的,你可以去關心它,但它卻不會對你最終的收益有影響(當然依據價格變化來預測股票未來的賣價,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量雖然是完成價格轉換的一個必然條件,但股價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交量,也同樣不會影響到我們的資金增減。我們不必考慮我們買價所處點的市場成交量有多少,也不必考慮賣價所處點的市場成交量有多少,因為這與我們的帳戶收益率沒有直接關係(某支股票持股太多,在某一個時點價位上賣不出去怎麼辦?這同樣是另外一個話題)。
顯然,量和價在我們實戰操作中的地位不同。由於是價格影響我們帳戶的資金增減,因此筆者堅持認為,對價格的分析研判,最好重視其最原始、最真實的資料,這也就是筆者並不反對一些市場人士“摒棄價的技術指標”提法的原因。
而量既然是價格轉換的條件,並且不影響我們帳戶的實際收益率,為了降低我們的工作強度及提高我們觀察股票走勢圖時的視覺思維效果,我們可以對量的原始資料做一些技術處理。這也就是筆者並不排斥運用一些比較好的量的技術指標的原因比如K線分析中配合的OBV能量指標及我們以後將會詳細介紹的即時行情分析中的量比及量比曲線指標。
但是,對即時行情中分時線對應的量能分析,我們仍然要區分不同投資策略下的目標個股的實際情況。比如對於短線操作,我們一般選擇成交非常活躍的個股;而對中長線操作,可能是在股價縮量壓回時做一些所謂的逢低買納。這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在分時圖上對量能的研判就有不同的條件要求:
1、在中線策略下盤口逢縮量壓回時的吸納。
如果已確定了某支股票的中長線趨勢向好,並決定不在股價上漲途中追漲,而是採取在其縮量壓回時買進的策略,則在當日分時線上買進該股時,對當日量能不必做過多要求。比如我們不要求它的量比放大到多少倍,並且也不要求它的盤面成交資金流向排名第幾等等。通時分時線形態的特徵,在分時線上某些重要位置對其中長線吸納,是避免中線操作當日被套的最重要參考,而對當日分時圖上量能的分析就顯的意義不大。
2、短線或超短線。
對於短線出擊的股票,當日成交量可以說是其漲跌的元氣和血脈,沒有成交量的股價上漲就如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因為量能是股價能夠上漲的源動力,其大小反映的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慾望及參與程度,並因此可以判斷當日股價上漲幅度的大小。
分時線某一時點處於底部與頂部,上昇與下跌,或充當阻力與支撐時的量價關係明顯不同,而正是這種不同的量價關係,才是我們正確把握臨盤理想買賣點的參考依據。
如何逃離暴跌的旋渦
當股市處於快速下跌走勢中時,如何獲利、選股、找黑馬等等都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規避風險和如何減少損失。
首先、需要認識下跌的性質、理性應對下跌行情。只有在正確認識下跌性質的前提下,才能克制恐慌情緒,並盡一切可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對於調整性質的確認主要依據是:宏觀政策面因素;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以及平均盈虧程度;技術面因素、資金供應情況等方面。投資者通過了解下跌的性質,才能認識下跌的級別和空間,以便對症下葯的採用正確的應對策略。
其次、在跌市中,投資者需要冷靜認真的檢查分析持股結構,根據個股的套牢程度,下跌空間的大小,個股本身的基本素質以及進貨價位輕重等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操作手法。跌市行情展開後,會首先對部分前期昇幅較大的個股構成較大殺傷力,持有這類股票的投資者一般都處於獲利狀況中,在調整初期階段需要及時的獲利了結。賣出後應以謹慎觀望為主,不要輕易再重新介入。此外,對於將來下跌空間大的個股可以適度做空;被套程度淺的個股可以停損出局;對於既不具有投資價值,又缺乏投機價值的個股可以尋找時機進行換股操作;反之,對於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的個股,則要堅定持股信心。
最後、投資者要正確使用停損策略。一旦看見大盤下跌,就不計成本的盲目停損砍單,絕對不是好方法。停損如同是柄雙刃劍,它在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受重大損失的同時也有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一定傷害。停損是利是弊,關鍵在於投資者如何正確合理的運用它。停損應該選擇目前淺套而且後勢反彈上昇空間不大的個股進行,對於目前下跌過急的個股,不妨等待大盤出現報復性反彈行情再擇機賣出。
疲弱市場中主力股如何出貨
在這個股市中,相信大多數人對出貨的主力股談股色變,對於這類個股快速下跌再出貨大家都敬而遠之或站在一邊看熱鬧,相信在第一次跌停鎖單之際很少有好事者去玩弄它們,跳水主力股的如此難看走勢逼得市場中參與者除了旁觀還是旁觀。然而對於一些非資金鏈等原因而主力自己想退出來的個股,也許許多人就不會那麼有警惕性了。
我們這個市場可以說無股不主力,大大小小主力充斥著存在於市場中的股票中,就目前而言其間有些主力股或大資金已對某只個股連續運作了幾年,已有幾倍的漲幅後現在他們想退出來了,非資金原因或其它因素確實是自願從某只個股上退出,而更多的則是由於經歷了一輪大的跌幅,主力也被深套,元氣大傷,一方面無力再把這只個股股價做上去,另一方面在該類個股之中,中小參與者、中小資金也有許多,一旦把股價做上去,使自己高位舉籌碼,他們也想把資金退出來。對於這類主力來說一味地打壓也出不了多少貨,換不回多少資金,而且時間長、效率低,有時還會形成低位被迫接貨。一直處於下降通道運行的個股也實在無法吸引場外資金的興趣,那麼是否有一種見效快的退出模式呢?有,很簡單,要做成場外資金底部大肆吸籌的感覺,經歷大換手,籌碼就可以流到各路搶“買進股”個股的資金手中而錢回到了主力手中,對於高位套牢的中小資金還有可能在大成交量中以“低位攤平,攤低成本”法則為指導,再度參與其中,幫助主力回籠資金。
以跌出空間為代價,在反彈過程中用籌碼換回現金,從而把貨出完。對於主力來說,雖然有損失,但畢竟換回了寶貴的資金,自由了。
採用這種辦法出貨的原因實際上主力抓住了市場中大部分人的心理。
首先,利用量能變化來迷惑市場。由於股價已相對較低,再次放巨量怎麼看都像是大資金買進行為,如此一來,先把大小市場參與者的目光吸引過來。
其次,利用媒體的推廣效應。一般而言,在一個疲弱市場之間或有一、兩支放量個股就會成為各媒體咨詢單位的口中肉,眾口鑠股,一時間不是黑馬也成了黑馬,再以二日以上放量上漲似乎更可確定為黑馬,即可號召大家買入。
再次,利用短期快速獲利效應。由於加權長期調整,許多人並沒有很好的獲利,普遍患有贏錢飢渴症,低位放巨量拉昇,快速盈利能力凸現,由此引發大量擁入者。
最後,利用從眾心態可達到傳一帶十的效果。譬如一個人買了當天放巨量拉昇的低位股票,第二天繼續放巨量上行,盈利增加,於是會向別人推薦有如此這樣一支底部放量股,參與進去就是抓到了金塊,由此一傳十、十傳百,廣大資金就會源源不斷地從主力手中拿籌碼。
今年以來,有許多個股出現了低位放量的走勢,而且換手率奇高,甚至達到了百分之百之上,也確實上漲了,隨之股價就步入綿綿跌勢,新低迭創。認為低位放量買進而介入者悉數被套。這樣只有一種解釋,主力股要變現,製造了假像,巨量反彈是大資金出跳的直接體現。
因此,對於參與其間的,在此想問一句話,許多個股的股價已被攔腰一半,甚至更多,在此位置何以會連放巨量甚至可連續幾日百分之十以上的換手?是否考慮過這些換手籌碼來自何處?對於中小散戶,股價被套百分之五十,籌碼幾乎不會停損砍單,這種大換手籌碼唯一的解釋是來自主力自己,突然而現的大換手預示著主力有想法了。在股市中,主力是不會自願帶小散戶去賺大錢的,這種低位巨量大換手似乎在明確告訴市場什麼,難道主力會在一輪大跌之後心智具失,想帶小散戶一塊兒贏大錢去了?不可能。低位放量是為了退,不放量就不足以引起市場關心,有量才能干活,否則誰來睬你,在成交量的配合下,於是有那麼一批資金去幫助主力了。
留言列表